政商交往中的“亲清”关系与营商环境优化
近年来,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,营商环境建设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。不同城市的营商环境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,尤其是政商关系的处理,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吸引力和企业的成长空间。
企业家的“土特产”与地方营商环境
深圳被称为“创业者的热土”,不仅因为这里盛产荔枝,更重要的是企业家们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。深圳的企业家精神与地方政府的默契配合使得城市成为了创业天堂。相较于“无名”的企业家,深圳政府的“无为”却被广泛赞誉。企业家们如大疆创新的创始人汪滔曾表示:“深圳政府在初创期什么也没做,这就是最大的帮助。”这并非放任不管,而是深圳政府致力于打造公平、透明、有效率的市场环境,鼓励企业在自由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这种“无为”并非无所作为,恰恰是深圳政府通过软实力,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实践。深圳从2018年起,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“一号改革工程”,推出了千余条改革举措,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存与发展土壤。无论是从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还是提高服务效率,深圳都为企业提供了稳固的支持。
同样,广州作为“千年商都”,在政商关系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。广州最新出台的政商交往行为指引,通过正负面清单明确了政商交往的尺度与边界,提出要守住清廉底线,保障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。这一指引不仅回应了社会对政商交往的关切,更是在招商引资中为各级干部提供了行为规范。
“亲”与“清”:构建现代政商关系的关键
在现代政商关系中,“亲清”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。政府不仅要与企业保持亲密的沟通与合作,更要在交往中保持清正廉洁的态度。广州的政商交往行为指引通过“正负面清单”明确了什么可以为、什么应谨慎为、什么不能为。例如,正面清单列出了33项支持企业发展的正当行为,如招商公关、开门接访等。负面清单则明确了19项禁止行为,包括大吃大喝、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。这种双向的清单为各级干部与企业打交道时提供了行为准则,既保障了政商交往的透明与公正,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政策环境。
此外,这份指引还特别强调了招商引资中的公平竞争原则,反对通过超常规的优惠政策和“抽屉协议”破坏市场公平。政商关系不仅仅是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和帮助,更是一种建立在平等、互利基础上的战略伙伴关系。在这种伙伴关系中,政府要积极服务企业,而企业也应在市场中公平竞争,实现优胜劣汰。
企业家精神与营商环境的优化
近年来,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“企业家精神”。从2016年开始,“激发企业家精神”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。2023年,全国两会再次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,鼓励企业家敢于创新、敢于闯荡。这一精神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,也是推动营商环境改善的重要力量。
然而,好的营商环境不是简单的政策宣导或条例出台,而是通过持续改进与创新形成的系统工程。深圳和上海等城市在这方面表现突出。以深圳为例,近年来推出了千余条改革措施,简化了办事流程,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,为企业家们提供了一个公平、透明的市场环境。上海的企业家则指出,沪商精神不仅仅是地域概念,更多的是服务精神。作为全球化的城市,上海通过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,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的企业家。
招商引资中的价值观与公平竞争
营商环境的改善不仅仅依赖于政策的出台,更重要的是招商引资的价值观。当前,许多地方在招商引资中,追求引进高端项目和优质企业,但并非所有地区都具备相应的产业配套和人才优势。这就导致了部分项目落地后出现“水土不服”的情况。因此,政府在招商引资时,需要更加注重项目的质量与潜力,严格限制过度优惠政策的使用,避免对市场竞争造成负面影响。
在广州的政商交往行为指引中,正负清单的推出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明确的指引。这不仅有助于政府规范自身行为,也为企业家提供了清晰的政策预期。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,广州为各级干部在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时,提供了有力的规范与保障。
长三角与珠三角的营商环境对比
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各地级市营商环境调查结果,营商环境排名前十的省份和城市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。这些地方经济发展良好,营商环境得到了广泛认可。以江苏、浙江和广东为例,这些地区通过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和提升服务效率,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和项目。珠三角的广州、深圳等城市,不仅在营商环境方面不断创新,还在招商引资中秉持长期主义,注重企业长远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协同进步。
结语
政商交往中的“亲清”关系,是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。无论是深圳的“无为而治”,还是广州的政商行为指引,都是在为企业家营造一个公平、公正、透明的市场环境。企业家精神与政府服务精神的有机结合,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。优化营商环境,绝非一朝一夕之功,唯有通过持续的改革与创新,才能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发展支撑,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。
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