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城融合新路径:园区片区开发全流程实战培训解析
1月5日,由上海实业城市开发集团(上实城开)主办的《产业地产全流程操作模式与案例解析》专题培训在上海成功举办。本次培训聚焦"园区片区开发"这一核心议题,特邀北京山禾不动产创始人郭廷伟担任主讲,吸引了来自全国32家企业的80余名产业地产从业者参与。活动以政策解读、模式拆解与实战案例为主线,系统梳理了产业地产从顶层设计到运营落地的完整闭环。
一、课程内容:构建全周期知识体系
本次培训围绕"投、融、建、管、退"五大维度展开,重点强化三大知识模块:
1. 政策导向与开发逻辑重构
课程深度剖析"十四五"规划中关于产城融合的政策导向,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新政,解读产业用地混合开发、容积率奖励等政策红利。通过深圳前海、苏州工业园等案例,解析"产业导入前置化"与"产城人协同发展"的规划方法论。
2. 全流程操作模型拆解
针对园区片区开发中的痛点,建立"4+3"操作模型:
- 四大核心能力:产业研究能力、资源整合能力、资本运作能力、运营服务能力
- 三级开发体系:土地一级整理、产业载体建设、配套服务完善
- 通过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实操案例,演示如何平衡短期现金流与长期资产价值。
3. 创新融资与退出机制
重点解读基础设施公募REITs政策窗口,分析产业园区"开发-培育-证券化"的资本闭环。结合张江高科REITs发行案例,测算不同阶段资本介入的收益模型,提供夹层融资、产业基金等6种融资工具组合方案。
二、学员反馈:破解实操痛点的价值传递
参与培训的学员涵盖开发商、金融机构、产业运营商等多领域从业者。匿名问卷显示,课程满意度达92%,其中三大收获引发高频讨论:
1. 系统化认知重构
"以往接触的培训多聚焦某个环节,这次真正建立起从土地获取到资本退出的全局视角。"某央企投资部负责人表示。课程提供的《产业地产全流程检查清单》被76%学员列为重点参考资料。
2. 可复用的工具模型
杭州某科技城项目总坦言:"土地成本测算工具包直接解决了我们项目容积率分配难题,特别是产业用地与商住用地配比模型,节省了2个月试错周期。"
3. 真实案例深度剖析
临港新片区开发案例引发热烈讨论,项目组现场还原的"对赌式招商协议"、"弹性用地规划"等创新做法,为35%的学员所在企业提供了现行项目优化思路。
三、课程收益:赋能产业载体价值创造
本次培训实现了三个层面的价值交付:
- 认知升级:建立"产业思维优先于地产思维"的底层逻辑,掌握产城融合的4大评价指标
- 工具落地:获取12个标准化工具模板,涵盖产业定位报告框架、经济测算模型等实操文档
- 资源链接:搭建跨区域同业交流平台,促成现场6组企业达成资源对接意向
上实城开相关负责人指出:"在存量时代,产业地产从业者急需从‘空间建造者’转型为‘产业服务商’。本次培训通过方法论+实践的双重赋能,正是响应行业转型升级的切实需求。"
随着结业证书的颁发,参训学员带着更新的知识体系和实战工具返回各自岗位。这场开年首训不仅为产业地产从业者提供了破局思路,更折射出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深耕转型的必然趋势。在"十四五"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,此类聚焦实战的专项培训,将持续为行业人才赋能,推动产城融合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
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~